咨询电话

0518-85830059

最新公告:
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产品展示
0518-85830059
连云港市海州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半岛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口号铭记在心: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2024-06-22 19:58:40

  口号铭记在心: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1952年6月10日,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奥运年,也是纪念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4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一光辉题词给广大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

  大家知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主席早在1952年6月10日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而挥笔写下的。那是在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之时,毛主席就指明了新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深刻地揭示出了体育运动和增强体质的内在联系,明确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新中国体育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奠基之旅,直至现在实施的全民健身战略,都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推进的结果。而对于我这个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仅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而且对我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记得那时国庆的体育方阵前,必定会扛着大大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横幅;即便是每年的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活动,渡江的泳队中也会推着浮在水上的巨幅标语。

  我小的时候体质很弱,上世纪60年代刚刚上小学时,时常请病假。后来在“增强体质”的号召下,有意识地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身体也逐渐地结实起来,原来一直困扰我的哮喘病也慢慢离我而去。不仅如此,我还因为喜欢运动,活动起来身体动作还算协调,再加上有点号召力,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担任我们班的体育委员。

  小学的时候,我特迷乒乓球,尤其是日本名古屋世乒赛之后,中国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刮起了震惊世界的“乒乓外交”旋风,乒乓球之热随即席卷全国,我们每个男孩子似乎都怀揣着一个乒乓梦。最开始是在家门口走廊的地板上打(我们很多活动都在那里进行,什么踢毽儿、跳皮筋、跳绳、“斗鸡”、打板羽球、打牌、下棋,简直就是大众娱乐厅),中间用两块砖架一个笤帚就算网了,边界就用粉笔划了。有时候设备稍微齐全些,也就是支上铺板当球桌来打。尽管条件简陋,但小伙伴们玩得十分开心,经常需要排队轮流参战,汗流浃背、兴致高昂地不知疲倦,直到家长们喊着回家吃饭……

  正儿八经地开始打乒乓球,还是在上海的河南中路小学。那时候学校要组织校乒乓队,经过测试,体育老师从我们班选了四个队员。也许因为我有在家打“地板乒乓球”的基础,我也荣幸地名列其中。球队活动就是放学以后可以打乒乓球,而非球队的同学就只有看的份儿了。那时候我们只有两张乒乓球桌,其中有一张的桌角都已经磨圆了。平时因为没有“安身之地”,乒乓球桌训练的时候才在较宽敞的大厅里支上。但这还是不足以满足校队10来个小伙伴的训练要求,所以乒乓球队还常常要去校外的乒乓球房训练。那地方离学校可是不近,单程也要走五、六站路,每次来回都是步行,再加上训练,大家一点也不觉得累。

  即便是这样,我们仍不能释放自己足够的乒乓能量。咋整?那时候也没有人号召节假日学校体育场所要对学生开放,没有人替我们想办法怎么保证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但精力旺盛的我们自然不甘寂寞,自寻出路,节假日几个小伙伴腰里掖着乒乓球拍到处游荡,寻觅可以打乒乓球的地方。那时候,同伴们家长的单位,只要是离得近的,我们都不放过去“骚扰”的机会。

  小学时期能代表学校乒乓队参加活动、与别的学校队伍交流比赛,是我那个时期较为“辉煌”的体育经历。此外,能在全校广播体操活动时领操,并率领校队参加地区的广播体操会操表演,也是让我心里美滋滋的事情。

  到了中学时期,人也开始长个儿了,我又迷上篮球了,班里几个好动的同学整天成帮结伙地去学校篮球场占场地打球。那时候学业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紧,放了学了,你就到篮球场找我们吧,准在。有时候,课间操那一点点时间,也会抓紧分分秒秒地打上一会儿。下节课常常是踩着铃声进教室,我们个个大汗淋漓,惹得任课老师和一些爱清洁的女生侧目。

  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号召,使得我的身体状况有了大的改变,由一个经常请病假的小病号,到一个热爱锻炼的体育课代表,并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这是我的最大收获。

  在北京跑步圈里,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那就是刘宝江。1960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刘宝江,从十几岁时就喜欢上了长跑这项运动。初衷是改善体弱多病的身体素质,后来成了一名普通的机修工人,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就是投入这漫长的长跑训练。以他的勤奋和天赋,从跑步健身到参与竞技比赛,成绩不断的提高。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口号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基本基调。“听老辈人说,那时无论学生、工人、干部还是群众,一天两操是统一要求,目的就是要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大众健康,以此更好地投入生产、投入工作。”刘宝江回忆说。

  受父辈人的影响,刘宝江从小就喜欢体育,尤其是中长跑。“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长跑比赛都是冠军,初中参加区运会,3000米10分钟出点头,到了高中,10000米35分钟以内。”刘宝江说。很多60、70年代出生的人仍然有着在学校或者公共体育场上,每天一早跟随口哨和领跑的节奏列队长跑,甚至和军队拉练一样喊口号的集体记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样的口号经常听到,已经成为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基本目标。

  1986年,刘宝江以一个业余跑步爱好者的身份和实力参加了自己第一个北京马拉松就取得了2小时30分的成绩。1987年参加了“北京春节环城跑”25公里组别的比赛,最终名列第四名。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能有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自己的刻苦训练,对中长跑和马拉松的执着。另一方面,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口号的影响,它更似一种‘精神食粮’。”刘宝江回忆说。

  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刘宝江说,体育是一种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工作之余大家都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进行活动。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口号的感召下,大家不管参加什么比赛,都非常认真,都想要好的成绩。那个年代的体育比赛不像现在这么多。有一项比赛,大家都非常重视,非常珍惜每一次参加的机会。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不仅大众体育开展得条件越来越好,有条件的厂矿、生产队、学校也开始开展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载体,体育口号在特定时期一直在发挥特定作用,不仅调动个体的情绪,甚至还能影响国家和民族体育事业的方向。

  “听人说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家乡是个‘大雨大灾,无雨旱灾’‘水旱蝗汤,苦甲四方’的地方,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我想那时候乡亲们即使想要运动也顾不上,首先解决的是吃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给家乡人带来了很大动力,一股运动风刮遍各地。”周建道说。

  周建道口中的家乡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土陂乡张庄行政村三里庄,在那贫苦的年代,乡亲们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自己动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锲而不舍,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起了公社、大队、小队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所和基础的体育设施。

  周建道说他上小学那会儿,教室里、学校操场上贴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标语,早操、课间操、体育课,体育老师都要带他们喊标语口号。“当年,我们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利用农闲和业余时间,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用农具石碾、辊、磙、耙,修整运动场地,用捡蝉蜕、牙膏皮、鸡肫、废品等换来的钱,添置了足球、篮球、铅球、木马、双杠等器材,虽然人们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晒得乌黑黝亮,但一想到增强体质,建设强大国家、美好未来,就重新充满了力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周建道家乡人的体质增强了,寿命延长了,村前村后,60、70岁的老人逐渐多了起来,大家发展体育的积极性更高了。周建道说:“村里的能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办起了运动服装厂、羽毛球厂、运动器材装配厂等。尝了甜头的乡亲们,有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兴趣投入到体育运动事业。”

  周建道的家乡,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运动场更新了器材,铺上了塑胶,变得更大了,更宽了,体育器材更多了,更新潮,更科学了,人气更旺了。除传统的运动项目外,以前,只有在画报、电影、新闻纪录片上才能见的击剑、跆拳道、滑冰、马术、攀岩、广场舞等新运动项目,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只要是好的运动项目,大家都喜欢,都参与。不光运动装备越来越好,人们的运动意识也得到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普及推广和提高。”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充分体现了体育的目的、目标和本质功能,同时,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时光荏苒,64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个题词时,都会感受到当年主席发出通过体育,增强人民身体素质的号召与期盼。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王沈辉是一名地道的“80后”,从小生长在北京的他,对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虽不及自己的父辈印象深刻,但是在他的生活中,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六年的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每年喊得口号都是这句话,虽然当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讲解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但是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是毛主席所说的。再有,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家就住在天坛公园附近,当时那里有座天坛体育场,在体育场的院子中,我记得有一座类似于影壁的东西,上面就写着这句题词。那时候我还小,有一次和爷爷去体育场玩儿,当时还是爷爷给我讲了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回想起曾经的记忆王沈辉如是说。

  今年三十岁的王沈辉对于体育有着由衷的热爱,从小练习游泳,而后学习过跆拳道,喜爱自行车、羽毛球等运动,还曾经和爷爷学过太极拳,似乎在他的生活中,体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除了工作生活之外,每周至少参与二到三次体育活动,时常还会约上好朋友踢场球,或是骑车去郊区运动一番。

  谈及题词对于他的影响,王沈辉说:“身体好是一切的根本,但是如何才能使身体好,我觉得体育运动是关键,只有通过体育运动,才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就拿我的爷爷奶奶来说,他们都非常喜欢体育锻炼,我爷爷将近九十岁的时候,每天还都要坚持散步四十分钟,然后再打一段太极拳。我现在三十岁,正是工作的拼搏期,每天下班后,都会觉得非常累,可是有时间的话去游游泳或是散散步,我就会觉得一天的疲劳都能得到缓解。所以说,体育运动对于我们太重要了。”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题词,已经影响了王沈辉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未来一定还会影响他的中年与老年。

  “时至今日,我还是深深记着这句线岁的杨如艳这样说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非常深入民心,是深入我们脑海的一句话。”杨如艳回忆说,记得那时候,学校的运动场、游泳池都贴着这句话的标语。“我在北京中关村小学上学时,每天做操,领操的体育老师都会喊一遍这句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做广播体操。每年举办春季和秋季运动会时,学校各处也都会贴着这句话的标语。”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受到这句话的影响很大,也都在积极践行这句话。”杨如艳说,那时候学生都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参与体育活动也是每天上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她们小时候的运动量比现在的孩子大很多。同学们都一起做游戏,玩“攻城”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女生们都喜欢跳皮筋,跳皮筋是非常普遍的一项体育活动。她们还和男生一起踢足球。学校组织活动时也会融入很多体育、游戏的内容。不论是去颐和园、参加活动,都是步行前往。

  杨如艳不仅在学校感受到了浓厚的运动氛围,住在中国科学院家属院的她记得当时科学院的院长郭沫若为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建造了游泳池。在她看来,修建游泳池丰富了科研人员的业余生活,而这也是积极践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杨如艳说,记得那时候游一次只需要5分钱,再花上1分钱存包,游泳池分深水池、普通池、儿童池。每天去游泳的人很多,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放暑假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泡在游泳池里,游累了就趴在岸上,人晒得黑黑的。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其乐无穷。

  让杨如艳印象深刻,也备受鼓舞的是毛主席在70多岁的时候还畅游长江。她回忆说,毛主席的身体真好,他一直都在积极践行这句话,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颐和园曾举办过畅游等相关纪念活动。杨如艳很感慨,她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已经到岁数退休了,成了现在公园里健身的主力军。大家参与到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登山、健步走等各项运动中,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并体现在了行动上。运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对于中国70后的这一代人来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口号从他们一进入校园就开始耳熟能详,这个口号构筑了他们对体育最初的印象。

  今年41岁的孙晨东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位银行职员,他回忆说,上小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开运动会时,每个班走队列时都喊的这个口号,“那时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的个性化口号,大家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虽然有些单调,但孙晨东认为,其实口号这种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这句话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确实已经扎入所有小孩子的心中。

  “我上小学那会赶上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那会全国对体育的热情让人至今难忘。那届奥运会上,从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到女排夺冠,一个个经典场面至今还让人难以忘怀。”孙晨东说,小时候的自己觉得体育非常神圣,就是因为见过这些场景。

  上世纪80年代,诸多体育大事件感动、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孙晨东也不例外,他说当时的学习压力并没有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大,大家对德、智、体全面发展还是发自内心的认可的,所以体育好、会运动的孩子在班上很有威信。他说自己那会最喜欢的项目是乒乓球,每天书包里都会藏一块球拍在书本中间,课间、放学后,只要有时间就约着同学找地方打球。“比如说课间吧,我们会把课桌收拾出来,中间搁上文具盒,两个人就在那小小的‘台子’上对打,直到上课铃响时才罢休半岛官方网站。”

  孙晨东说,其实自己知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时,这句线年了,那时自己小,和很多孩子一样并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何人、何时,只知道体育非常重要——和人民密切相关。“我现在还认为,这句话对我们那代人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让我们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体育。”

  虽然自己并没有走体育这条路,但体育却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孙晨东说,虽然自己不是练体育的料,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乒乓球爱好者、足球迷。他说喜欢打乒乓球应该会伴随他一生,而作为一个阿根廷队的球迷,时不时就有一个期盼,有时哪怕是沮丧,也极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网站首页 关于半岛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工程案例 健身知识 售后服务 客户留言 联系半岛

地址:连云港市海州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518-85830059


Copyright © 2016-2025 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6055783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扫一扫,加关注